当前位置: 初中语文 /备考专区
试卷结构: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
| 显示答案解析 | 全部加入试题篮 |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
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

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中学2023-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...

更新时间:2024-04-29 浏览次数:4 类型:开学考试
一、积累与运用(1-5题,每题2分,第6题6分,共16分)
  • 1. (2021·江西) 下列句子中,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(   )
    A . 大提琴的美感,一如夜晚的河流,无声无息地流(tǎn),如时光和记忆一样(qiāo)入人们的心灵。 B . 他是纯然一副(chún)朴自然相,故无须乎尊贵的虚饰;在为官职所(jī)拌时,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。 C . 它咆(xiào),它奔藤,冲起的雪白浪头比岸上的山头还高,是激流,是浓雾,旋卷在一起浩浩荡荡,凶涌澎(bài)。 D . 我蹑手蹑脚地从藏身的地方走出去,可就是在这一瞬间,所有的声音都(jiá)然而止,鸟和雏鸟全部都没了(zōng)迹。
  • 2.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,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
    A . 淡泊,是人生态度,表现了一种平和;淡泊,是人生境界,表现了一种超脱。 B .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,如潮汐能、波能、温差能、密度差能等…… C . 鉴赏印章,除了看材质,最重要的是了解他的几个组成部分:印面,印款,印饰。 D . 网路改变了阅读方式,读者“百度”一下“电子书下载”,可搜到三千多万个相关网页。
  • 3.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(   )
    A . 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称谓,如称女子十三四岁为“豆蔻年华”,称男子二十岁为“加冠”。 B . 记,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,可以通过记人、记事、记物、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。 C . 李商隐,唐代诗人,字义山,号玉溪生。我们学过他的《无题》《夜雨寄北》。 D . 《济南的冬天》,作者鲁迅。他是我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,文学家,思想家。
  • 4. (2019·潮南模拟)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(    )
    A . 冯小刚导演电影《芳华》,上映以来深受观众好评,该片用纯粹、美丽、残酷的方式告诉人们青春年华十分宝贵。 B . 隐形战机歼20入列,首艘国产航母海试成功,不仅让中国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,还让世界瞩目和惊艳。 C . “牵妈妈的手”大型网络活动,引发超过15亿人次以上关注,是今年春节最暖心的活动之一。 D . 就中国军机飞入韩国所谓的“航空识别区”一事,韩方无理要求中方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。
  • 5. 下面选项中关于语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(   )
    A . 虽然有些词语是多义词,但是在阅读文章时,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。 B . “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,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”一句中两个“上”在这里都是表示方位的名词。 C .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,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中的“尊君”是谦称,指自己的父亲;“家君”是尊称,指对方的父亲。 D . “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,须发都花白了,还戴着大眼镜”一句中的“是”这个词是表示判断的动词。
  • 6. 名篇名句默写。
    1. (1) 我寄愁心与明月,。(李白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)
    2. (2) ,崔九堂前几度闻。(杜甫《江南逢李龟年》)
    3. (3) 夕阳西下,。(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)
    4. (4) ,应傍战场开。(岑参《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》)
    5. (5) 曹操《观沧海》中表现大海风大浪高的句子是:“。”
    6. (6) 论语用语录的方式,告诉我们最朴素的道理。面对不合乎道义的财富,你会坦然说出:“。”
二、综合性学习(7~12题,共12分)
  • 7. 阅读下面的材料,完成下面小题。

    “一个篱笆三个桩,一个好汉三个帮。”人生在世,离不开朋友。然而,大千世界,鱼龙混杂,友分益损。古人这样告诫我们:“匹夫不可不慎取友”,可见,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,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。

   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,盘龙中学七(1)班正在举行以“有朋自远方来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,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。

    1. (1) 为了解同学们的交友情况,班主任老师要求大家提出一个问题,请写出你的问题。
    2. (2) 假设老师把你安排与王霞同桌,你很想与她交朋友。于是你主动地走到她的面前,你去了会怎么说?
  • 8. 七年级(3)班举办名著阅读交流会,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各题。
    1. (1) 请把下面表格中关于《西游记》的内容补充完整。

      故事情节

      火烧盘丝洞

      虚设钉耙会

      所遇妖怪

      蜘蛛精

      黄眉大王

    2. (2) 在孙悟空和鲁迅成长中的每个阶段,都有影响了他们的人或事。请从《西游记》和《朝花夕拾》这两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或事件,说说其对孙悟空或鲁迅产生的影响。
  • 9. 临写与鉴赏
    1. (1)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,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,用楷书将它们写在“田”字格里。



    2. (2) 隶书字形多呈宽扁,横画长而竖画短,讲究“蚕头燕尾”、“一波三折”。下面四幅书法作品符合隶书特点的是(      )
      A . B . C . D .
三、阅读(13~26题,共32分)
  • 10.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,完成问题。

    观沧海

    曹操

    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

    树木丛生。百草丰茂。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

    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

    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

    1. (1)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(   )
      A . 开篇点题,交代了观察的方位、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,“观”字统领全篇。 B . “水何澹澹”至“洪波涌起”六句,动静结合,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、山岛高耸屹立、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。 C . “日月之行”至“若出其里”四句,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,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。 D . 诗的最后两句“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”是合乐时加上的,是诗的附文,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。
    2. (2) 全诗借景抒情,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?
  • 11.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问题。

    【甲】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,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淫慢则不能励精,险躁则不能冶性。年与时驰,意与日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,悲守穷庐,将复何及!

    诸葛亮《诫子书》

    【乙】天资美,不足以为功 , 惟矫恶为善 , 矫惰为勤,方是为功。人若志趣不远,心不在焉 , 虽学无成。人惰于进道 , 无自得达。自非成德君子,必勉勉 , 至从心所欲不逾矩 , 方可放下。德薄者,终学不成。

    (宋(《张子全书·经学理窟》)

    【注释】①足:值得。以:把。为功:当作成功。②矫:正,纠正。③焉:这里作代词,相当于“之”,此处代学习。④进道:前进的道路。⑤勉勉:非常尽力(努力)。

    1. (1) 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。

      以修身        ②非学无以广

      ③淫慢则不能④至从心所欲不

    2. (2)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。

     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

      ②年与时驰,意与日去。

    3. (3) 【甲】文中诸葛亮开篇明确德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,如何才能修身养德呢?请简要所述自己的理解。
    4. (4) 【甲】文中提到“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”在【乙】文中找出与这一句话意思相近的一句,请抄写下来并谈你对【乙】文中这句话的理解。
  • 12. 阅读下面的文章,完成问题。

    满山鸟鸣

    李汀

    ①清晨,被一阵鸟鸣声叫醒。侧耳躺在床上倾听,叽喳声、啾鸣声,低语的、高歌的,咕咕咕、突突突……再也睡不着,索性一骨碌爬起来。

    ②满山青翠,满山鸟鸣。在场部院坝里,早起的老杨见到了早起的我。他问,咋不多睡会儿?我笑着说,这鸟叫得睡不着呢。老杨说,每天在鸟鸣声中醒来,也是一件幸福的事。

    ③海拔两千多米的林场,上万亩的森林,林子大,鸟儿就多。六十多岁的老杨是林场老员工,四十多年前来到林场。我拿过一把覆满尘土的锄头,沉沉的,似乎锄把上的汗渍还清晰可见。看着这把锄头,我恍惚看见老杨们挥刀去杂、抢锄栽树的情景,身后是他们栽下的一棵棵小树,山顶是郁郁葱葱的大树。如今小树也长大成林,林场其他职工转岗回了城,只有老杨还待在林场。

    ④此刻,林场云雾缭绕,松涛阵阵,山峰连山峰,重峦叠嶂。我和老杨一路上山,一路走,鸟鸣声一路跟随。几只鸟儿从五彩山雾里飞来,栖息在一棵古老的香樟树上,“滴溜儿,滴溜儿”叫。我们仰头望它们。香樟叶的浓香和晨光,还有那连绵的鸟鸣一起倾泻下来,瞬间将我们淹没。

    ⑤我终于开口问了老杨:“这么多年,就没有想过回城?”老杨笑笑说:“没想过是假的,最后还是留了下来。下山了,就挂念山上的这些树咋样了,这些鸟还好不好。久了,有感情了。”

    ⑥老杨突然问我:“知道为什么要学会一些鸟叫吗?”我摇摇头。老杨说,前些年,有人专挑鸟儿繁殖季节,嘴里衔片竹叶模仿鸟叫,引鸟上钩,一捉就是一麻布口袋,然后偷偷去卖。“为了不让鸟儿上当,我也来学鸟叫了,让鸟儿能辨别出我的声音。我还能辨出四十多种鸟叫声。”说着,老杨从嘴里发出几声百灵鸟的叫声,山林里成千上万的百灵鸟也跟着叫开了。老杨说,在林场孤独时,就这么和鸟儿说上几句话。

    ⑦正当我痴迷于这鸟儿奇妙的世界时,老杨拉了拉我的衣角,“嗨呦——嗨呦呦——”喊起了山,山谷中回荡着老杨浑厚的声音。老杨一声“嗨呦”过后,那声音像定格一样,喧闹的红嘴蓝鹊停止了鸣叫,森林像静止了一样。红嘴蓝鹊偏着脑袋倾听。老杨再次轻扬嗓子,从低再到高,又一声“嗨呦——嗨呦呦——”,山谷模仿老杨的声音重放了一遍。这一声静止过后,一群红嘴蓝鹊集体叫了起来:“喳——老杨——喳喳。”我兴奋地对老杨说:“鸟儿在叫你呢。”老杨静静点了点头,我看见他眼里含着泪花。

    ⑧遇见三个青年志愿者,要普查完这片森林的鸟儿。他们现在已经给五十三种鸟儿建立了档案。老杨对三个年轻人说:“那我还要努力,还要练习十三种鸟儿的叫声呢。”大家都笑了起来,爽朗的笑声穿透密林。此刻,说什么都是多余的,我该向这片森林致敬,向守候森林的老杨致敬,向森林里的满山鸟鸣致敬,向森林里的所有生命致敬。

    (选自《意林·原创版》2020年第3期,有删改)

    1. (1) 联系语境,赏析句中加点的词语。

      香樟叶的浓香和晨光,还有那连绵的鸟鸣一起倾泻下来,瞬间将我们淹没。

    2. (2) 文章结尾写三个青年志愿者普查森林中的鸟儿,有什么写作目的?
    3. (3) “满山鸟鸣”这一标题好在哪里?请简要分析。
    4. (4) 本文中的老杨与《植树的牧羊人》中的牧羊人,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点?请简要分析。
  • 13. 阅读下面的文章,完成问题。

    母亲养蜗牛

    父亲去世后,母亲来北京跟我住。我忙于写作,实在抽不出空陪她。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,令人感到凄楚。

   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。那几个小东西,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,粉红色,半透明,可爱极了。

   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,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,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。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。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,盒盖儿敞开一半,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。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,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。它们爱吃菜心儿,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,撒在盒儿内。

   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。那种感情,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。有时,为了讨母亲欢心,我也停止写作,与母亲共同观赏。

   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:“奶奶,它们能长多大啊?”

    “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!”

    “奶奶,你吃过蜗牛吗?”

    “吃?……”

    “奶奶,我想吃蜗牛!我还想喝蜗牛汤!我同学就吃过,说可好吃了!”

    “可……它们现在还小啊……”

    “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。不,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,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。奶奶你说是不是?”

    母亲愕然。

    我阻止他:“不许存这份念头!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!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,受了天大委屈似的,一副要哭的模样。

    母亲便说:“好,好,等它们长大了,奶奶一定做给你吃。”

    从此,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,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。

    先是,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,而母亲肯定地回答—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。

    后来是,儿子确定地说,它们已经长大了,不是长大了一些,而是长大了许多。而母亲总是摇头——根本就没长。

    然而,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,怎么说,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。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,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,从背着的“房屋”内探出时,憨态可掬,很有妙趣了。

     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。

     “奶奶,它们就是长大了吧?它们再长大一倍,就该吃它们了吧?”

     “不行。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。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?”

     “奶奶,我不想等了,现在就要吃,只吃一次,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。”

     母亲默不作答。

     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。趁母亲不在家,我将儿子拉至跟前,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;讲自爷爷去世后,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;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……儿子低下头说:“爸爸,我明白了,如果我吃了蜗牛,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。”从此,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。

    一天晚饭时,母亲端上一盆儿汤,对儿子说:“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?我给你做了,快喝吧。”我狠狠瞪儿子一眼。儿子辩白:“不是我让奶奶做的!”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。我困惑地慢呷一口,鲜极了!但那不是蜗牛汤,而是蛤蜊汤。

   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,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。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,细细剁碎,撒于那棵树下……

    一天,母亲说:“我又看到它们了!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,往我手上爬。”我望着母亲,见母亲满面异彩 。那一刻,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,令我肃然,令我震颤,令我沉思……”

    ——(作者:梁晓声。有删改)

    1. (1) “母亲养蜗牛”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。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。

      ,波澜顿起。

      蜗牛逐渐长大,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,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。波澜再起。

      ,波澜又起。

    2. (2) 结合具体内容,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。
    3. (3) 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,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。
    4. (4)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?请写出两个方面,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。
四、作文(40分)
  • 14.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。

    题目一:弗罗斯特在《未选择的路》中写下:“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——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,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。”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,我们处处要面对选择,有时是选择一种态度,有时是选择一种精神……

    请以“那一次,我选择了”为题写一篇作文。

    题目二:人的一生,总少不了陪伴这些,来自亲人师长或同学朋友有没有一种陪伴,已经沉淀在你的心中,使你一想起来使得温暖可亲……

    请以“温暖的陪伴”为题,写一篇文章。

    要求:

    ①若选题目一,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。

    ②立意自定,文体自选(诗歌除外);

   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。

    ④不少于600字,书写工整,字迹清楚。

微信扫码预览、分享更方便

试卷信息